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1261阅读
  • 2回复

党报与团报,激辩反腐败的标准。

级别: 侠客
(北京讯)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本周因为一篇有关腐败的社论,成了众矢之的。网民与评论人讥讽这篇社论拐弯抹角地支持适度腐败论,是主张适度反腐,为官员腐败找借口。
  在强大舆论压力下,《环球时报》昨天在官方微博上发表声明,指责腾讯网转载其社论时,恶意改了原文标题,误导读者阅读。昨天下午,腾讯网也发表致歉声明,为改标题导致不必要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向《环球时报》致歉。


  《环球时报》强调,社论的原标题是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腾讯网将标题恶意改成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
  不过,该报以标题被改来解套的做法,中国网民并不买账。
  本星期一,中国官方刚公布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腐败案的调查进展,宣布将刘志军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隔天出版的《环球时报》,就发表了这篇引发争议的社论。
  社论写道:中国显然处于腐败的高发期,彻底根治腐败的条件目前不具备。社论同时承认,中国很可能是当前亚洲腐败痛苦感最突出的国家。
  而这并非由于中国是亚洲腐败最严重的国家,而是因为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官方政治道德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接着社论笔锋一转,指市场经济冲击了为人民服务的落实,发达国家廉洁的高标准又被中国公众见识,结果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的信息强行压缩在中国舆论场上,导致痛苦和纠结因此无法释怀
  社论称: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因此官方必须以减少腐败作为吏治的最大目标,但是民间也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不举国一起坠入痛苦的迷茫
  在中国腐败普遍的当前,社论要求民众理解的字句,犹如捅了个马蜂窝。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就撰文批评《环球时报》开出一针自我欺骗的麻醉剂;更刻薄的网民则讽刺说:我们不但要提倡适度腐败,而且还应提倡适度包养二奶、适度嫖宿幼女、适度强拆、适度精神病、适度吃有毒食品……”
  也有人质疑,《环球时报》的论点与中共中央强调反腐倡廉长治久安大政方针相背离,必须反省。
  这已不是近期中国官方媒体第一次遭网民围攻。
  本月上旬,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刊文指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俭朴表现是平民生活秀,还要求骆家辉公布财产,结果社长梅宁华为此被网民人肉搜索
  上述几个事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社会氛围。官方媒体提高姿态,试图以中国特殊论来教育民众,却一再踢到铁板,说明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下,侧重要求民众爱国、理解的宣传语言已较难奏效。中国民间涌动的叛逆情绪,可见一斑。

《联合早报》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6-03
社评: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
2012-5-30 09:44    人民网-环球时报
L$ [9 P5 ?/ g
  
   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昨天被宣布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一消息再次触动了公众关于腐败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从全国范围看,腐败官员落马的消息的确不断冒出,给人贪腐者“前赴后继”之感。没少抓,但像是抓不完。这究竟怎么回事?
中国显然处于腐败的高发期,彻底根治腐败的条件目前不具备。有人说,只要“民主”了,腐败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然而这种看法是天真的。亚洲有很多“民主国家”,如印尼、菲律宾、印度等,腐败都比中国严重得多。但中国很可能是当前亚洲“腐败痛苦感”最突出的国家。
     这跟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官方政治道德在全社会深入人心有关。但现实是,市场经济冲击了它的落实,敷衍甚至背叛它的官员从各种制度的缝隙中不断漏出。中国是全球化很深入的国家,发达国家廉洁的高标准已被中国公众见识,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的信息强行压缩在中国舆论场上,痛苦和纠结因此无法释怀。
       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尤其困难。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实行高薪养廉,美国的参选者很多是富人,一般人当了官后积累名望和人脉,卸官后可以通过各种“旋转门”把这些积累全变成现金捞回来。而这些路在中国都是死的。
     给官员大规模提薪,中国舆论断不会接受。官员退下来后一转身利用影响和人脉赚大钱,制度就不允许。让富豪们去当官,更让人觉得“变味”。中国官员的法定工资很低,一些地方官员的福利常常通过“潜规则”实现。
       整个中国社会现在都有些“潜规则化”,医生、教师这些涉及公共福利的行业也在流行“潜规则”,很多人的法定收入不高,但有“灰色收入”。
     哪里是“潜规则”的边界,这点并不清楚。这也是当前腐败案较多,而且有些是“窝案”的原因之一。民间流行“法不责众”的说法,一旦有哪个官员相信了此说,并且以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时,他就已经十分危险了。
     必须对腐败分子进行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这可以极大增加腐败的风险和成本,起到必要的震慑作用。官方必须以减少腐败作为吏治的最大目标。
       民间须坚决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官方推进反腐败的动力。但民间也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不举国一起坠入痛苦的迷茫。
       写这些话,决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反腐败是不重要的、可以拖延的。相反,我们认为反腐败确应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它也是整个国家的共同追求。
       然而我们认为,反腐败不完全是能够“反”出来的,也不完全是能够“改”出来的,它同时需要“发展”帮助解决。它既是腐败官员自身的问题,也是制度的问题,但又不仅仅是。它还是中国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问题。
       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但它的胜利同时取决于其他战场上对各种障碍的肃清。中国不会是其他方面很落后,唯独官员们很清廉的国家。即使一时是,也持久不了。反腐败是中国的突破口,但这个国家最终只能“综合前进”。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6-03
舍制度和民主之外,反腐无解
2012-5-31 08:42  
中国青年报- ~8 b, ^  a6 h

  
       虽然腐败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但中央对反腐的决心一直很坚定,中央领导在各种场合强调了必须对腐败零容忍。对腐败零容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也是一个断裂的社会中上上下下难得的价值共识。然而,竟有媒体在评论中拐弯抹角地支持“民众允许一定程度的腐败”。
     《环球时报》近日刊发《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的评论,看这个题目,本以为是批评腐败、倡导反腐,可透过评论中那些浮在表面上关于反腐败的官话套话大话空话,却能发现不少让人目瞪口呆的谬论,比如评论称:“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还有:“民间也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不举国一起坠入痛苦的迷茫”。
       中国显然处于腐败的高发期,彻底根治腐败的条件目前不具备。A6 r
       剥去粉饰于其观点之表的文字游戏,究其实质所指,正是让人大跌眼镜的“宽容腐败论”:腐败无法根治,民众允许一定程度的腐败,现实必须要面对适度的腐败。这样反法治、反常识的论调,与当年臭名昭著的“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论如出一辙,无非是论证腐败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真的如此吗?如果老百姓能真正做主的话,谁会容忍腐败存在?
       评论说:中国很可能是当前亚洲“腐败痛苦感”最突出的国家——作出这个判断后,原以为作者会延伸开来批评权力滥用,批评权力不受约束,可他竟然由此得出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结论:这跟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官方政治道德在全社会深入人心有关。不要惊讶,其实,这种论调与其核心主旨是完全契合的。这“惊险一跃”的逻辑无非是:中国并不是腐败最严重的国家,而只是“腐败痛苦感”最突出的国家。为什么“腐败痛苦感”这么突出呢?并不是腐败问题真的很严重,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官方政治道德,给了公众对官员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可现实离宣传距离很远,于是就非常痛苦。
       按照这个逻辑,得出腐败有“民众允许的程度”就顺理成章了。因为,面对“腐败痛苦感”最突出,开出的药方不是以宪政之制约束权力,以法治将权力关进牢笼,而是一针自我欺骗的麻醉剂:降低对官德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如果我们能降低期待,能容忍一定程度的腐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能在心理上接受官员有适度的腐败,那么,我们在面对官员腐败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就能够心安一些了。
       何其大谬的观点。如果我们的反腐败真的接受了这样的谬论,不是去致力于制度反腐,不是以零容忍的姿态去严打严控严治腐败,而是让民众在心理上降低期待,接受适度腐败,以此换得“皆大欢喜”,那我们的反腐大业必将走入非常危险的境地。这样荒唐的观点,不是真正爱护官员,不是真正地为这个国家的前途着想,而是祸国之论。在“腐败零容忍”的追求下,腐败都如此猖獗,如果开了口子,力挺“腐败容忍”论,那么,有了理论支撑和借口,腐败又将猖獗到何种地步?
       公众对腐败问题的痛苦感,是“为人民服务”的官德宣传传播了不切实际的期待吗?当然不是,“为人民服务”根本不是我们特别的要求,每个国家的公务员都应该有这样的担当,哪个国家的公仆不是为民服务的?只是话语表述不同罢了,比如会表述为“为公共事务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等等,这是公务员的本体承诺和普世规范。公众对腐败问题的痛苦感,就是腐败带来的。消除痛苦感,惟有制度反腐,惟有以制度将权力驯服。
       反腐败不容妥协。天真地以为将腐败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的利益赎买和妥协让步,可以换得政治清明,可以用“容忍小腐败”换得“不去大腐败”,纯粹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
腐败问题无法通过“发展”来解决——正如经济发展了,并不能带来社会文明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样,经济发展也不能解决腐败问题。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同样,发展也不是终结腐败的推进剂。舍制度之外,舍民主之外,反腐无解。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