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华文明确认到5000年前 --]

私人论坛 -> 观天下 -> 中华文明确认到5000年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牛健一 2019-07-21 11:22

中华文明确认到5000年前

    新华社巴库7月6日电(记者廖冰清)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继续进行,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当天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在当天大会审议阶段,世界遗产委员会多个委员国代表先后发言,对良渚古城遗址突出的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给予高度评价。随后,所有委员国一致同意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沈阳说,经过25年的准备和努力,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良渚古城遗址终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感到非常自豪,也深知为全人类保护和传承这处遗产的重大责任。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中方衷心感谢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该项目的评价与认可。中国将一如既往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良渚古城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遗产地政府将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这一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30日在巴库开幕,将于7月10日闭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5日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牛健一 2019-07-21 11:26
良渚古城(公元前3300年——前2300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 ,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

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距今已经有4700至5100年。

2018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牛健一 2019-07-21 11:30

牛健一 2019-07-21 11:31


牛健一 2019-07-21 11:33


牛健一 2019-07-21 11:34

牛健一 2019-07-21 11:35


牛健一 2019-07-21 11:36

我爱民主 2020-01-05 09:24
人类主要的古代文明是: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华夏文明。这三个古代文明发源于三个稀树草原:东非高原,伊朗高原,黄土高原。印度文明在伊朗高原边上的印度河流域,全境在巴基斯坦,属于苏美尔文明的一个分支。
华夏文明,说八千年没有错,说五千年也没错。良渚古城、龙山文化古城、陶寺、大汶口、仰韶等,时间早已超过了五千年,甚至六七千年的都有,这些中国古文明发现了夯土结构城墙、宫殿、玉器,但这些都只能算小的城邦国,大一点的都不多。
按照目前我国的历史学研究,夏朝大体上是从公元前2071年左右开始。目前夏代同时期的考古挖掘比较多,但认可程度比较高的(认可是属于夏王朝的城址,而不是夏朝同时期其他政权的城址),目前来说也只有二里头遗址这一个,理由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是与传世古籍记载的区域和特点高度吻合;二是城址的规模足够大,称得上是当时比较大的市镇;三是那个时期当时中原地区范围最大的“广域王权国家”的统治中心,这个“二里头国家”称得上是王朝。以上几个特点一综合,在商朝之前的中原大地上,一个与古籍中记载的夏王朝相同的时间段、相同的地点,具有和夏朝高度吻合的“大型广域王权国家”,具有和夏朝高度近似的特征,因此我们的学者初步认定它就是夏朝。有没有不是夏朝的可能性,自然有,但二里头是夏朝特点最足的,所以我们暂且判断它是夏朝。但二里头的时间段,是距今3700年左右(根据碳14来测)。
疑似夏朝遗址比较代表性的就是登封王城岗遗址,很多学者认为是夏朝早期城址。王城岗的时间比二里头要早几百年,基本上突破了距今4000年,也与典籍记载的区域比较吻合,但根据考古研究,王城岗并不是二里头那样的“广域王权国家”,基本上没有突破“城邦国”的局限,而且城址规模也远远不够,所以目前看称之为一个王朝还是比较牵强。
同一时期还有个遗址不得不提,就是陶寺遗址,陶寺的时间比夏朝还要早,而且他的城更大一些,里面的东西更丰富一些,说明陶寺古国的经济、技术要更发达一些,在里面甚至发现了字,但陶寺的范围同样比较小,远远称不上“广域王权国家”,显得“王气不足”,同样不能算王朝。
所以,如果讲中国的古文明、古国出现时间,是很早的,实际上早已突破了5000年。在距今六千甚至七千年,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无数星罗棋布的城邦国、部落国,大的、小的遍地都是。距今4000年左右,在中原大地上,一些城邦国、大部落联盟之间开始走向大范围融合,不同区域的文明开始向共同方向迈进。距今3700年左右,在二里头开始出现“广域王权国家”。从此,中原地区的文明开始成为这片土地的中心,无论更换了多少统治集团,都会一直将这份传统传承下去。
5000年文明史,更多的是一份远古的记忆。也就是大范围融合各部族的统治中心集团所在的城邦国(部落联盟)的形成年代。炎黄的时期,应该就是这个时期。在那个时期形成了基础,后世以此为基础,对周边区域的城邦国、部落联盟不断整合,逐渐形成以农耕文明为特色的中原王朝的基础。因此,距今4000年左右的中原大地上各城邦国、部族之间的“趋同性”,距今3700年左右的二里头广域王朝的出现,都是距今5000年左右炎黄时代打下的基础,这个基础属于全体中华民族,因此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如果没有5000年前的炎黄时代,就没有后世的一切。
至于3200年,同样的正确的,因为殷墟的时代大体上就是这个时代。国际上对文明的一个关键判断,是文字,而在殷墟里有比较成熟的、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文字体系发现。因此也会取中华文明3200年之说。
还有以西周建立为起点的,也就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开始形成的时期,不可否认,正是有了大面积分封,使诸侯们采取“武装拓殖”的方法统治“臣服地区”,采使中原王气正正式式的传播到统治区,而不再像夏商那样,中原帝王只是个被广泛认可的“盟主”,这样采真正开始对“拓殖”区域的同化。如今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文化和思想有一定差距,但大体上的认识都差不多,这就是西周以来一直在进行的“拓殖”的结果。在这种结果下,很多城市从一开始的“零散的侵入者建立的武装堡垒”变成了在当地百姓心灵深处的家园,整个过程只有几百年。所以取西周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这个过程,后来的秦朝统一天下根本不可能。
此外,还有以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作为“中国”起点的,把之前都作为“打基础时期”,那自然就以秦王朝的建立作为起点的,那就是距今2200年。

私人社论 2020-01-05 11:23
距今5500~3800年间,也就是考古学上的仰韶时代后期至龙山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进入了一个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阶层分化和社会复杂化现象,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摩擦冲突都日趋频繁。

许多前所未见的文化现象集中出现,聚落形态上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如大型中心聚落及以其为核心形成的一个个大群落,城墙与壕沟、大型台基和殿堂建筑、大型祭坛、大型墓葬等耗工费时的工程,随葬品丰厚的大墓和一贫如洗的小墓所反映出的社会严重分化等等,都十分令人瞩目。

众多相对独立的部族或古国并存且相互竞争。如中原及周边的仰韶文化、石峁文化、陶寺文化、王湾三期文化,西北地区的大地湾文化、齐家文化,辽西和内蒙东部的红山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江淮地区的薛家岗文化,长江下游的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等,在文化面貌上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那是一个“满天星斗”的时代,邦国林立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古国时代”或“邦国时代”,有的则借用欧美学界的话语系统,将其称之为“酋邦时代”。无论如何,那是一个小国寡民的时代。整个东亚大陆的面积,与现在的欧洲差不多,而当时的这些星罗棋布的古国或部族,也和现在欧洲的样态差不多。

一般认为,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在考古学上,那时仍属于龙山时代,在其后约2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仍然处于邦国林立,战乱频仍的时代,各人类群团不相统属,筑城以自守,外来文化因素明显。显然,“逐鹿中原”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的阶段,看不出跨地域的社会整合的迹象。也就是说,至少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与此同时,兴盛一时的中原周边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先后走向衰落;到了公元前1800年前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城址和大型中心聚落也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二里头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以中原文化为依托最终崛起。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向四围辐射的范围更远大于此。

如果有文字,这些历史记录下来会是如何的精彩?可惜,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了,无数的精彩,先民的故事,当历史变成传说,当传说变成神话,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 ,只剩下一些名字和模糊不清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华文明确认到5000年前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6822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