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3236阅读
  • 11回复

中美必有一战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8-10-24
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军事专家伊戈尔·科罗琴科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扩充核武器库直至俄罗斯与中国醒悟过来的声明,不会产生想要的恐吓效果,莫斯科与北京只会加强军事合作。

特朗普21日在白宫门回答记者提问时,宣称美国将继续扩充自己的核武器库,直到其他国家“学聪明(come to sense)”为止。届时,特朗普将会“乐意”减少美国的核弹头数。他在随后的回答中,继续点名中俄,称“这就是对他们的一种威胁”。他甚至还公开点名,中国应被纳入到《中导条约》。
科罗琴科称:“特朗普的讹诈不会取得成功,显然,鉴于局势发展如此危险,这只会使俄罗斯与中国在军事及军技项目上的合作更加紧密,甚至,莫斯科与北京还会讨论如何利用本国的战略核力量,来阻止华盛顿采取这样具有攻击性的国际政策。”

专家指出,莫斯科的军事力量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入侵做出相应的反应。

专家强调:“特朗普希望别人去跪求他达成协议,但这不可能。靠施压与俄罗斯谈判是不可能的。我们冷静观察当前极端不利情况下形成的态势的发展,但俄罗斯军队和战略核力量完全有能力并随时准备,确保在我们受到侵略时给予有效还击和报复。”

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宣布,俄罗斯正在违反《中导条约》,所以美国不打算遵守该条约,并计划退出。他就此发表评论时说,华盛顿将发展这类武器。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希望美方就退出《中导条约》计划给出更详细的解释。他还说,如果《中导条约》破裂,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安全。俄外长拉夫罗夫也称,这一领域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8-10-29
美国需要第三次世界大战拯救经济?
本文主要思想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oseph E. Stiglitz 和哈佛教授 Linda J. Bilmes,提出时间为2012年1月。


美国的西进运动,开发了大量土地松软、阳光充足、气候合适、降水量充沛的西部平原,进一步农业机械化以后,造成了大量的农业人口过剩。这个转变过程中有数百万农民失业,这是大萧条的真正原因。如今,美国经济面临类似的转变:工业人口转变为服务业人口,这个过程也会有数百万工人失业,这可能导致80年前大萧条重演。

农业机械化运动摧毁农民生计引发大萧条

1929年美国股灾,1930年美国胡佛总统搞的关税法案,引发了美国大萧条,起因并非因为金融危机,而是源自经济根本的弱点。银行体系的破产直到1933年才达到高潮,这已经是大萧条开始和失业率飙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了。

1931年,失业率已经达到16%左右,而1932年继续飙升到23%,城郊的贫民窟随处可见,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农业机械化运动促进生产力提高,导致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普遍下降。

在大萧条开始时,超过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在农场工作,在1929年至1932年期间,这些人的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使得农民多年来遭遇的问题更加复杂。

美国农民一直是农业进步的牺牲品。1900年,美国很大一部分人口都是农民,农业机械化运动提供的改良的种子、更好的肥料、更高效的耕作方法,以及广泛的机械化设备,导致农业人口比例不断下滑,到2012年只占美国总人口的2%,生产的粮食不但自给自足,还能大量出口。

这种转变的确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意味着农民的就业和生计被摧毁。

由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增长快于需求,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农民收入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当时的农民和今天的工人一样,需要依靠大量的借贷维持生活水平和生产需要。

但由于农民和银行都没有预料到价格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因此很快出现信贷危机,农民根本无法偿还贷款,金融业陷入了农业收入下滑的漩涡中。

农民的危机蔓延到城市。随着农民收入下降,农民购买的工业产品越来越少,工厂被迫裁员,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减少了对农产品的需求,打压农产品的价格。很快,这种恶性循环开始影响整个经济。

居民收入下滑,楼市也往往跟着倒霉。农业不景气,区域经济萧条,城市化进程也被迫放缓,农民被牢牢摁死在一亩三分地上,迁入城市更加困难,而且城市因为高失业率也对移民减少了吸引力。在1930年代,尽管农业收入锐减,但是农民整体外迁并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支出完成经济转型

因此,罗斯福政府要化解危机,必须解决农业问题。一方面,罗斯福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产提高农产品价格,一度程度上缓解了“谷贱伤农”的情况。

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支出狂飙以应对全球战争,才将美国从大萧条的泥潭中拖出。当然,如果美国政府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和基础设施,而非军事,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会更好,但即便如此,强劲的公共支出也能抵消私人支出萎缩的弊端。

美国政府扩大支出,无疑中帮助美国经济完成了必要的结构转型,特别是美国南部,决定性地从农业转向了制造业。

战争支出在城市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大量劳动人口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和需求再次达到平衡,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新的城市移民接受了城市生活和工厂技能培训,同时相关法案也确保退伍老兵能够重返社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找到栖身之所,曾经无数被困在农场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

美国完成这一转型过程漫长,而且非常痛苦。

1930年代美国经济正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如今则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经济。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数量下降幅度很大,从60年前的占比三分之一,如今不到十分之一。而且,过去十年里,这一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这种变化的背后推动力,是工业社会下进行了全球分工和自由贸易的信息化运动,将数百万制造业岗位转到低工资国家或者基础设施或技术更为完善、投入更多的国家。

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能再次完成转型吗?

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会导致出现和80年前相同的结果:美国工人失业和收入减少。今天在底特律等城市失业的数百万工人,和大萧条时期的农民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美国经济四大服务业领域:金融、房地产、健康和教育,前两个行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已经过度臃肿,另外两个领域即健康和教育,传统上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美国政府采取的紧缩政策,对教育行业影响尤为严重。

这和大萧条时期发生的事情类似,赤字鹰派要求平衡预算,削减更多的财政支出,而不是通过投资人力、技术和基础设施,推动必须的结构性改革。这种策略可能导致经济萧条比以往更长更深。

货币政策不会帮助美国经济改变困境,需要的是一项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正如80年前罗斯福新政所做的那样,以提高未来几年的生产力,并且现在也会增加就业。这种公共投资增加了GDP,增加了私人投资回报。

问题是,没有全球战争动员的情况下,美国当下的政治体制能做到这一点吗?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过去几十年荒废了基础设施、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因此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回报很高,而且资金成本确实前所未有的低廉。

如果美国今天借钱来为高回报投资提供资金,那么债务就是GDP,而债务占GDP比也将显著改善。如果能同时增加占美国总人口1%的高收入群体税收,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将进一步提高。

即使美联储继续维持零利率,私营企业也不会进行所需规模的结构转型,唯一可行的只有政府的刺激措施,将美国经济从制造业转变为民众所需的服务业,转变为提高生活水平的生产活动,而不是那些增加风险和不平等的经营活动。

为此,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基础教育需要支持。例如美国政府此前数十年对互联网和生物技术的投资,已经助力经济发展。如果不对基础教育进行投资,拿什么推动下一次创新?

美国目前的资源效率率不可能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因此资助研究、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更清洁和高效的能源生产倡议,可以建立未来数十年的强劲经济。

此外,美国目前老旧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堤坝和发电厂,都是有利可图的投资主要目标。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