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36761阅读
  • 16回复

曾伟

级别: 侠客
曾伟(1968年9月13日),出生在上海市,祖籍江西省吉安市长期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石油贸易,他的经济活动涉及到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后通过商务移民方式入籍澳大利亚。曾伟有颇多负面传闻,外界指出,曾伟积聚很多财富,有贪腐嫌疑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6-26
山东鲁能案


据香港《开放杂志》报道,曾伟曾鲸吞资产高达700亿人民币的大型电力国营企业山东鲁能集团。2007年,传媒人胡舒立任主编时期的《财经》杂志最先揭露此案,该杂志发表记者李其谚和王晓冰的调查报道《谁的鲁能》一文,揭露山东第一大企业鲁能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已经易手,被廉价收购,成为私企,资产达738亿的鲁能,收购价仅得37.3亿元。在这笔资产转换中,700亿的国家资产被吃掉,整个收购的过程非常隐秘和复杂,外行根本看不懂。实际收购人被爆是曾伟。2006年12月,原中国电力方面的官员陈望祥上书中国国务院,要求其成立专案调查组,查清鲁能产权转变中可能涉及的腐败问题,但这封信没得到回应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6-26
2010年4月24日,澳大利亚《悉尼前驱晨报》报道曾伟和妻子蒋梅,在2007年-2008年,移民澳大利亚后,花费3240万澳币买下位于悉尼Point Piper区的豪宅Craig-y-Mor,该笔交易是澳大利亚房地产交易史上第三昂贵的豪宅交易。同时,这笔交易发生在鲁能产权转移案被曝光之后的2008年前后,外界称其有避祸出走嫌疑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6-26
我就是一个卖砂锅的,有资料为证:

一座稍显昏暗的屋子内,一个直径约2米的“大碗”缓缓揭起,露出二十来个烧得金灿灿的砂罐。曾庆红目不转睛地看着砂罐中心的一座人像雕塑,满脸喜悦。
这是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一家砂器厂内的一幕。那座人像雕塑是厂长曾庆红最新烧制的一件工艺品。“大碗”是用于烧制砂器的“馒头窑”。
古城村是荥经砂器的核心产地。荥经砂器有着两千多年的烧制史,与“宜兴紫砂”齐名。2008年,荥经黑砂手工制作技艺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荥经砂器以“荥经砂锅”闻名,是以当地盛产的一种黏土和煤灰,经10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这些砂器质地古朴,抗腐蚀、耐酸碱,不起化学反应,储食物不易变质,能保持食物营养成份和食鲜味美,因此广受赞誉。
在去年的“4•20”芦山地震当天,曾庆红的砂器厂正在烧制过程中,剧烈的摇晃将厂房撕裂,摔坏了上千件砂器,导致了五六万元的损失。不过,砂器厂很快恢复了过来。他改建了厂房,平整了地面,还新修了第三座窑和一栋大楼。
曾庆红说,芦山地震以后,他就一直在想怎么样把砂器产业做大,同时更好地延续砂器文化。他的的砂器厂已经有20来个工人,一年能够生产近10万件砂器。砂器的制作工艺也在提升,除了传统的银灰色,现在已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烧出不同的颜色。
来自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也让曾庆红“干起有劲”。当地政府把黑砂产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经常前去鼓励砂器制作者,还带他们去外地开展销会。尤其是芦山地震后,政府更是将砂器产业的发展作为了振兴当地产业的重要手段。
此前,由于生产用煤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砂器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但售价却增长不大。村民们纷纷关掉砂器厂,去外面打工。古城村的砂器厂由原来的上百家,减少到只有目前的36家。曾庆红估计,目前在古城村从事砂器产业的还有五六百人。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6-26
曾家的砂锅不仅有历史,也天下闻名。谁说砂锅生意做好了不可以收购国企!



“古城烟云”


    八月的秧苗蓬蓬勃勃,把严道古城遗址遮掩得严严实实。两千多年前,这里的砂器就和蜀布、邛杖沿着南方丝绸之路销往四方。

    古城遗址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国道108线从这里经过,公路两侧的店铺前家家户户都堆放着荥经砂器,高高低低绵延近1公里,颇为壮观。

    严道古城湮灭了,原来方圆十几里的城墙只剩下几堆土丘,在一个叫城楼子的地方,还有一段几十米的残垣断壁。然而散发清幽之光的黑色砂器留下了,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这里曾是汉代严道城所在。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置严道县,封战功卓著的同父异母弟樗里疾于此,号严君,严道古城因而得名。

    这里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汇地,是汉代重兵把守的边关。严道的邛竹、蜀布、漆器,中原地区的盐、铁、粮等生活用品,通过这里远销到今印度、阿富汗等地。中原及巴蜀等地则通过这里获取笮马、牦牛、铜矿等。汉文帝时,赐幸臣邓通于严道铜山冶铜铸钱,一时“邓氏钱,布天下”。直至唐武德三年,始改严道为荥经。

    “古城烟云”是荥经的八景之一,民间流传诸葛亮南征时曾屯兵于此,布下“八阵图”以御敌兵,每当营中炊烟升起之时,渺若烟雨。然而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南征并没有经过荥经,只是这里的土特产是荥经砂器,在焙烧砂器时,冉冉升起的烟帘笼罩在严道古城,便形成了一道久久不散的“古城烟云”胜景。

    荥经砂器

    如今,古城村村民曾庆红每天早晨醒来,他要做的就是把黑砂泥捏成茶具,然后放在火中烘烧。据史书记载,荥经砂器起源于战国时期。2000多年来,荥经砂器是怎样走过来的?曾庆红不知道,即便他的父亲、今年65岁的曾宪华也不明白。曾宪华告诉记者:“我的祖祖辈辈都是做砂器的。以前的砂器简单得很,不是砂锅就是砂罐。”

    曾宪华的手背呈黑砂样,“做砂器常年烟熏火燎,手背都变色了。”也许砂器是荥经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荥经人至今依然是脚踩黑泥,手捏黑砂。

    在曾宪华家的背后,有一条依稀可见的小路,曾宪华和村民们称之为“官路”,只见卵石铺排的“官路”,方向与108国道(川云西路)一致,从山脚下一直通向云雾缭绕的天边。这条“官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铺路的卵石硕大如磨盘,重量应有两百来斤,而且让人惊讶的是,每块大小几乎一样,路面平整,经历两千年风雨而没有发生沉陷,显然路基是夯实处理了的。当年,秦王朝从成都邛崃出发,修了一条大马路,直抵荥经,史称“严道”。铺路石在秧苗的映照下,显得光亮整齐。“在古城遗址中,曾出土过汉代砂器!”曾宪华用手刨了刨松软的泥土,果然泥土中有不少砂器的碎片。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6-26
《谁的鲁能》

山东第一大企业,同时也是全国电力系统最大职工持股企业鲁能集团悄然改制,但700亿资产的归属仍在迷雾中。

20061230,山东省省会济南市迎来了2006年的最后一场雪。纷飞的雪花中,带有鲁能字样的各色广告灯牌悬挂在主要的道路边,在深夜清冷的街头显得格外耀眼。
鲁能近年来崛起于山东大地,横跨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等多项产业。这个名字不论是对电力业界资深人士,还是街头匆匆而过的行人,都如雷贯耳。鲜为人知的是,经过一年来的辗转腾挪,这个庞大的企业王国已悄然易主。
鲁能集团,这个原为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下属的三产多经企业(电力行业内部对三产和多种经营公司的通称),如今已然是羽翼丰满的企业王国,总规模不仅超过原母体山东电力集团,也超过胜利油田、兖州煤矿、海尔集团等其他知名本地企业巨头。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截至2005年底的数据,鲁能集团以总资产738.05亿元傲居山东企业第一。
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巨无霸数年前已并非国有企业,主要由具有垄断地位的电网系统职工控股;更少人知道,今天的鲁能,已经完成了惊险的一跃:在内部人严密运筹之下,职工退股已经基本完成,两家位于北京的企业——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大能源)和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下称国源联合)——已获得鲁能集团91.6%的股份。鲁能集团股权的作价依据,为鲁能集团截至2005年底的账面净值,并且减去了鲁能集团向股东支付的2005年度现金红利。以此计算,两家公司收购总价格约为37.3亿元。
200612月,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健上书国务院,反映鲁能清退职工股并引进两家私人企业股东的情况。这封信措词峻急,请求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组,查清这一事件中可能涉及的腐败问题
鲁能两个新主人的名称,在鲁能内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一度被称为绝密中的绝密;如今,正是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神秘公司,成为这一大型综合性财团的绝对控股人。从这两家幸运的新股东往上追溯,则是层层叠叠密如蛛网的股权转让与交易网。
今天的鲁能究竟属于谁?云深不知处,答案在这张网中。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6-26
既成事实
鲁能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退股已基本完成。”2006118,鲁能集团政治工作部宣传负责人金涛向《财经》记者证实。

事实上,鲁能集团远不止是基本完成职工退股而已。在鲁能内部,北京两家私人企业入主鲁能集团的说法早就悄悄流传,但长期以来,无人知晓是哪两家公司,更不清楚是用什么价格、什么方式转让股权。即便到了2006年下半年,鲁能集团股权转让及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完成以后,这一消息仍然被严密封锁。《财经》记者遍询鲁能集团与山东电力业内人士,无人说得出新股东的名称。金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仍然否认鲁能正在进行改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说法。
与此同时,中央国资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也表示,迄今没有接到鲁能集团股权转让的报批文件。
然而,新晋股东绝对控股鲁能集团,早在半年前就已成为现实,有关工商登记变更业已完成。
山东省工商局资料显示,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于20065月获得了当时鲁能集团35.77亿股本中的91.6%。鲁能集团50家股东中,除三家公司,其余股东均已完成职工退股,随即将所持鲁能集团股权悉数以净值作价转让。其中,山东省电力工会委员会(当时名称为中国水利水电工会山东电力委员会,下称山东电力工会)持有的31.52%股权转让给首大能源;其余46家股东合计持有60.09%的股份则转让给国源联合。
2006610,鲁能集团已经召开了新一届股东会,刚刚完成股权变更的新晋大股东立即宣布增资。首大能源与国源联合计划共同增资37亿元左右,采用分期付款出资的形式进行。目前,第一期认缴出资7亿余元(国源联合4.1亿元,首大能源3.4亿元)已打入鲁能账户;第二期认缴出资29.7亿元约定于20061231之前到位。
待增资完成,鲁能集团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2.94亿元,国源联合、首大能源分别拥57.29%38.59%
鲁能集团新一届董事会亦已正式产生:原董事会成员钱平(山东电力集团总会计师)、焦德房(鲁能物业公司总经理)、刘建旬(山东青岛供电公司总经理)、王鲁军(山东电建三公司经理)等去职,同时去职的还有于世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等五名监事。新晋大股东国源联合派出三名董事李彬(国源联合董事长)、霍宏、肖翠兰,首大能源派出两名董事熊宏伟(首大能源董事长)、曾鸣(首大能源子公司首大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在九人董事会中共据五席。
代表新大股东进入鲁能集团董事会的国源联合董事长李彬年仅36岁,是内蒙古包头市人氏。
鲁能集团核心人物董事长高洪德与总裁徐鹏继续担任原职。
高洪德与徐鹏均从山东临沂起步。高洪德历任山东临沂行署办公室科长、电业局副局长、山东电力局局长助理、山东鲁能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之后经历鲁能历次股权转让,目前仍担任鲁能集团的董事长;徐鹏曾任山东临沂电业局局长,2003年前后进入鲁能集团总部,任分管地产业务的副总裁,其后很快被提升为鲁能集团总裁。
如果一切顺遂,新董事会及其所代表的新晋大股东意志,将主导鲁能这家总资产超过700亿元的企业巨头未来的命运。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6-26
转制三部曲
2006年的这场改制,对鲁能决策者来说,可能是水到渠成之举。
作为一家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养育的公司,鲁能集团近年来在业务层面数道并进,跨地区跨行业拓展雷厉风行,作风高调进取,迅速崛起为煤电、房地产和资源行业的重要玩家;同样是近年间,鲁能集团内部股权结构与资产交易频仍,作风同样激进却极为低调,令业内资深人士也难窥堂奥。
鲁能的企业性质到底是什么?前不久,电监会价财部一位负责官员向鲁能旗下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发问。答曰:不是中央国有,不是地方国有,也不是私人企业,是四不像

那资产呢?

资产也说不清,国有、私营都有。

说不清的鲁能,历史原本并不模糊。
鲁能,原本是山东电力集团(当时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下属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企业的总称,创建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鲁能电力开发公司。鲁能第一任总经理崔兆雁回忆,创业之初只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这是第一阶段的鲁能,至1998年时总称山东鲁能集团总公司,经营的资产约26亿元。
1998年,山东电力集团撤销山东鲁能集团总公司,成立山东鲁能集团公司。这是第二阶段的鲁能,特点是职工持股和国有股共存。这一时期鲁能集团的股权结构是:山东电力工会代表职工持股超过20%,而山东电力集团直接持股为17%,另有由山东电力工业局下属的鲁能物业持股19%。
第二阶段的鲁能为时甚短,19999月以后,山东电力集团确定以鲁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鲁能控股)为核心来管理旗下三产多经企业。鲁能由此进入第三阶段:鲁能控股由山东电力集团全资拥有,将本已试行职工持股的鲁能重新全数纳入国有轨道,并大量注入山东电力所属国有资产。
此时的鲁能控股,规模已然不小。原来的山东鲁能集团公司则更名为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能发展),主营发电业务,成为鲁能控股旗下骨干企业之一。30多台发电机组从山东电力划拨到鲁能发展,总装机容量400多万千瓦,相当于彼时山东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0%以上。正是依托早年间电力系统的行业垄断地位,鲁能控股获得极大发展,是山东电力集团辖下同时拥有电力和非电力资产的国有企业。这一时期,山东电力工会开始通过协议转让等方式收购鲁能控股旗下的优质资产。
2001年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动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多年集发电、配电职能于一身的国家电力公司及下属各省公司的超级垄断地位;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实行(发电)厂(电)网分开政策,原电力系统仍然能够以垄断地位掌握电网资源,旗下电力资源则划至国家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亦即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
依改革之势,原山东电力的资产一分为二,电网资产组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为中央驻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以垄断地位专责山东电网运营;发电资产则大部划入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但是,已经在此前划至鲁能发展的电力资产不在分家之列。
此后,山东电力又在鲁能这一旗号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2002118日,鲁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鲁能集团)成立,由此进入鲁能的第四阶段。山东电力工会将持有的鲁能发展、恒源经贸、鲁能物资等公司的股权作价8.6亿注入鲁能有限。当年年底开始了职工集资改制。集资由山东电力集团正式提出,要求自愿集资,数额固定……普通员工和科技干部3万元;处级干部5万元;局级干部8万元
完成了改制的鲁能集团,已接近百分之百的职工持股。与此同时,国有的鲁能控股依然存在,二者并存至今,但始于2002年,从国有之鲁能控股到电网职工之鲁能集团的资产交易便开始了(参见资料1鲁能集团职工持股结构安排)。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6-26
挡不住的扩张
2001年电力改革大局已定之后,山东电力透过原多种经营企业鲁能集团,以职工持股模式大规模持有电力资产,很快引起诸多质疑。
2003年初,就在鲁能集团的职工持股已经一切就绪之时,《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鲁能暗推民营化——31亿员工集资控制360亿国有资产一文,在电力行业引起轩然大波。随后,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就鲁能职工持股的问题上书国务院。
当年8月,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即国资37号文)。
职工持股公司是一个遍及全国省级电力(电网)系统的普遍问题。这一做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职工集资办电,初为电力紧缺时代发动电力系统积极性的过渡措施,在90年代中期受到学界普遍批评后本应回落,但电力系统的职工持股却随着2002年前后电力改革厂网分离方案的酝酿与落实,逐渐达至高潮。包括山东、江苏、贵州、四川、湖南、宁夏等在内的诸多省份由省电力集团发动,掀起大规模职工持股浪潮。在此过程中,各地职工持股企业的规模、持有电力资产的性质数量虽各不相同,但均与已经实行厂网分离、主要属于电网系的省电力集团发生种种关联交易,利益关联交错,具体情形相当复杂(参见《财经》2004年第17期封面文章“‘金元帝国调查)。
国资37号文认为,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对职工参与公司治理、调动生产经营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问题明显,如违规实施国有电力企业职工持股改制;企业改制未经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国有资产未经评估或未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出售;国有电力企业的利润向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的企业转移等
文件明确规定,为规范电力市场秩序和企业改制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须暂停电力企业职工投资发电或电网业务的电力企业,并做出五条严格规定。其中第四条明确指出,违反国办发[2000]69号文件有关规定的投资和交易活动一律无效
而按200010月国办发69号文有关规定,即文件第五条,则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的流动,包括电力资产的重组、上市、转让、划拨及主业外的投资等;凡项目未经国家批准,其已经变现所得的资金应停止使用并予以暂时冻结
据此69号文,则鲁能在电力改革前夕,即2001年以后,从山东电力集团获得的发电机组并不合法,理应冻结或退还。而按国资37号文,2002年至2003年初发动山东省电力集团职工集资、将鲁能集团改制为职工持股公司之举,更属逆势而为
不过,国资37号文出台后,按文件所说有关规范实施的具体办法并未出台。而全国各地电力股工持股企业2000年以后已经投资、不符合国办发69号文的清退工作,亦并未普遍执行。
无论在此文件之前还是此后,鲁能集团的膨胀势头未受影响。
从身侧的国有鲁能控股平移转让资产已蔚为洪流:从2002年至2005年年末,鲁能集团直接或间接地从鲁能控股陆续收购了一批重量级资产或股权。最终形成了鲁能集团今天的主要结构,以发电为主业的鲁能发展、以物流和房地产为主体的鲁能物资集团、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鲁能置业和恒源置业及掌握大量北方煤电项目的鲁能矿业集团的部分股权。
这一系列资产转移,均以资产净值作价,其结果是本属于原山东电力的非电网资产在电力体制改革后又一轮自我重组,由100%国有控股的鲁能控股向几乎100%职工持股的企业鲁能集团集中。其依据仅仅是控股方山东电力集团及其上级国家电网公司的批准。这些交易不仅兼具未经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未经评估或未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出售等程序缺失,本身更直接违反了国资37号文的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定。
这两条规定要求,暂停将电力企业的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等实物资产出售给职工或职工持股的企业。暂停违规改制或新设立职工持股的企业投资新设立发电企业凡涉及以上内容的电力企业改制方案、实物资产出售方案和新设立企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电力企业暂停办理新的审批,正在审批的要立即停止。严禁未经审批实施企业改制、出售资产和新设立企业。

以此为准,则全部由职工持股的鲁能集团本身,以及其自2003年以来围绕着改制发生的种种交易,均涉嫌违规。
然而这仅仅是纸上规则,事实则相反,短短数年间,鲁能集团总资产迅速膨胀。20067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的数据显示,鲁能集团总资产为738.05亿元,位居山东榜首——集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俱乐部于一身的鲁能王国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6-26
垄断的血缘
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家只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三产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738亿元的综合性财团,这个传奇式的发展过程在熟悉电力行业的人士看来,却并不神奇。在鲁能的后期发展历史上,占据垄断资源的电网公司起了关键作用。一位电力业内专家指出,没有电网公司,就没有今日之鲁能。

脱胎于国网山东电力集团的背景,鲁能的发电厂一直备受呵护。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在2005年全国发电机组平均发电小时数下降的情况下,鲁能发展集团的发电小时数仍然上升了6.1%,达到了5902小时/年。这一指标远高于国电、华电、中电投等大型发电集团,与华能集团和同为电网职工持股企业的贵州金元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起,高居发电利用小时数的第一梯队
完成职工持股改造的鲁能,正在迎来国家电网公司力推的特高压电网项目带来的宏大机遇。
尽管鲁能集团在山东省内装机容量早已占到10%以上,但在鲁能集团政治工作部金涛看来并不多。他告诉《财经》记者,鲁能集团主要发电资产在于2003年之后发展的增量部分,大多来自其遍布全国的煤电基地。这些大型煤电基地多与当地政府或者发电集团合作,且因配合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力推的特高压计划,在贷款和土地审批等方面得到多方关照
前山东电力集团董事长刘振亚于2004年底升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特高压电网的计划提出于2005年年初,自此以后,业内就特高压电网安全性、可行性的争论之声与国家电网公司坚持推进的力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电监会一位官员曾对特高压电网项目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查,他告诉《财经》记者,特高压输电线的起点附近,分布着众多鲁能的煤电基地。这些煤电基地的规模庞大,装机容量动辄几百万千瓦。
为什么各地政府与企业愿意选择鲁能共同开发煤电基地?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公司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煤电联合的企业把电发出来不难,难的是怎么把电送上网——“没有电网背景的企业,入网就难,即使能够接入电网,同样的电,煤电联营企业往往不能享受与其他电厂一样的价格。

20061128举办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之上,国家电网公司强调了特高压的发展规划——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公司要建成覆盖华北-华中-华东的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同时建设西南大型水电基地±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构成联接各大电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
2006819,国家电网公司百万千伏的交流特高压实验工程正式奠基。这一工程起于山西长治,经河南南阳至湖北荆门,全长约653.8公里,工程总投资约58亿元。在这一工程的起点——晋东南地区,分布着河曲煤电项目、王曲煤电项目、晋东南煤电化基地等多个大型煤电项目,这些项目均属鲁能所有(参见表A:特高压项目中的鲁能利益(1))。
按照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出具的可行性报告,特高压工程的骨干网架将覆盖南到广东电白、北到黑龙江呼盟,西到云贵高原、宁夏和陕北,东至上海,形成全国联网一纵四横的格局。鲁能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电铝基地、新疆哈密煤电化基地、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山东菏泽煤电基地等十多个巨无霸项目,多与特高压的一纵四横相对应(参见表B:特高压项目中的鲁能利益(2))。
2006年以来,鲁能集团投资的一系列大型发电项目已陆续建设完成。据媒体报道,按照鲁能集团的产业发展规划,2010,鲁能拥有装机容量预期将达3600万千瓦——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2005年末,中国最大的发电集团——华能集团在控股了内蒙古的北方电力公司之后,其可控装机也不过4321万千瓦。
鲁能新上的这些大型煤电基地,位置好,又有电网的支持,盈利不成问题。银行都是追着我们贷款。鲁能矿业集团一位正在参与煤电项目建设的中层干部告诉《财经》记者。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